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经验交流

信息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 2015-04-16 浏览次数:

   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由东南大学牵头,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及行业内知名企业共同参与建设,是江苏省首期批准建设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一、协同创新中心做法
   众所周知,土木工程的建设存在资源消耗大、能耗大、碳排放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从原材料的开采、生产到应用的全过程,土木工程建设和使用中都对环境造成巨大的负荷,对近年来日渐严重的雾霾等环境恶劣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中心以解决土木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为使命,围绕土木工程材料的节能、节资、减排、长寿命,在协同创新的机制下,汇聚高端人才,培养创新人才,以重大任务为驱动开展创新研究,引领和推动土木工程材料可持续发展。
机制体制改革是开展协同创新的关键。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人才的创新力为目标,中心在人事制度、科研任务协同、财务制度、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经过两年多的运行,中心在队伍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行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
   二、中心建设成效
   一是在队伍建设方面。2013-2014年度,中心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实现了我国土木工程材料领域在长江学者方面的零的突破;新增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也是我国在土木工程材料领域内的第2位杰青;引进优秀青年科研人员30人、获国家“万人计划”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省部级以上人才计划5项。在中心培育阶段,围绕重大任务分工,已形成国际化的创新团队。
   二是在科研创新方面。新增牵头负责国家973项目2项、863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6项。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际重大合作项目方面也取得突破,共牵头承担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5项国际重大合作项目。此外,中心主编和参与编写国家和行业规程8部;中心核心单位以牵头单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5项。
   三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心围绕“高水平、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实行由高校导师、国际导师或企业导师工同组成“三导师”制博士生培养模式,设立了专门的“优秀博士生基金”,支持博士生到国外进行学习交流,博士生到URUC、MIT等国际知名大学学习研究,得到国外导师的高度评价;中心还开设了“国际博士生课程班”,专门聘请领域内国际知名专家授课,至今已经办班4期,实现了中心对优秀人才国际化培养的常态化。
   四是在行业贡献方面。中心针对行业内突出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与龙头企业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沙钢集团、建华管桩等行业龙头企业在混凝土的耐久性提升技术、耐蚀钢筋、管桩的免压蒸生产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研究,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中心研究成果为解决重大工程,如苏州地铁、青荣城际铁路、台山核电站工程、港珠澳大桥工程、锦屏二级水电站大坝工程、南海国防防护工程等的关键技术问题提供了支撑。
   五是在校企互动方面。高校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在中心的协同创新机制下,本着协同创新,互惠互利,共同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问题的原则,协同体内高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的新局面。中心创新研发基地设立在核心合作企业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该基地投资约2亿元建成,不仅为重大任务的实施提供了好的硬件平台,也为中心聘请的国内外专家提供了优良的生活保障。企业还通过在协同体内高校设立奖学金等形式支持高校优秀人才培养。高校则通过培训等方式为企业培养高水平专门技术人才,如中心与美国混凝土学会中国分会联合主办了第一届美国混凝土学会培训师认证培训,为中国混凝土技术谋求海外市场拓展创造一定的条件。
   六是在国际影响力提升方面。在致力于“创世界一流”的目标下,中心高校和专家在国际同行中的影响明显提升。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机构如RILEM等邀请中心专家作为其核心成员;领域内国际知名学术会议CONSEC由中心牵头单位等承办;中心牵头单位等与荷兰Delft工业大学联合组办系列国际会议、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开展国际合作等。
   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和运行,为国内外从事土木工程材料研究和应用的同行们搭建了一个围绕重大任务,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平台;同时也为行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条从国内高校到国外高校,以及到产业的贯通的新途径。中心的正常运行正为推动我国土木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