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机制体制改革成效总结

信息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 2015-05-27 浏览次数:

一、团队建设


       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根据设定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按“最优、互补、最简”的原则统筹设置各类岗位,建立高效的人才吸引和培养体系、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力争凝聚起一支体量适当、结构合理、流动有序、代表中国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研究领域创新能力最高、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联合研究和人才培养队伍。


 2013年至今,中心制订了《骨干成员聘任与晋升办法(试行)》,是中心对骨干成员进行有效组织与管理的规范性制度文件,已经通过中心理事会审议通过,正式在中心各研究单元试行,并根据中心运行情况进行了数次修订完善。

 中心建立“中心对研究部、研究部对团队、团队对成员”的逐层考核机制,主要依据重要科研成果产出能力和国家重大任务承担能力进行年度考核,对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实行分类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研究部和团队获得绩效奖励的主要依据。

 中心设立调节经费,根据学科发展形势开辟新方向、引进人才,各研究方向每三年进行国际评估,六年未通过评估者,中心将对方向设置进行调整。        截至2014年6月,中心已凝聚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学术思想活跃、组织管理能力强的战略科学家和学术领军人才,目前骨干研究人员和骨干技术人员共计107人,其中(不重复统计)中科院院士(1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6名)、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学者等各类国家级科学技术荣誉和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共计80余人,占骨干成员总数的80%以上。

 为了充分体现中心的支持,中心要求所有成员(包括牵头单位成员、协同单位成员和协同个人)的研究成果,包括专著和论文,应在标注成员所属单位外,单独标注本中心(Synergetic Innovation Center of Quantum Information and Quantum Physics)。

 2013年至今,中心成员获得了多项国内外重要荣誉奖项,中心成员入选多项重要人才和团队计划,在光与冷原子量子信息、固态量子信息、分子系统量子测量与控制、量子材料与器件、量子理论与模拟、量子工程技术等研究方向上开展了系统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二、人才培养


       通过过去几年的协同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机制的贯彻落实,中心已成为培养一流后备科技人才的摇篮,中心的博士后和研究生已成为开展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领域高质量科研工作的朝气蓬勃的生力军,在中心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心面向国内外掌握关键技术、处于创新能力高峰的拔尖青年人才设立了一类重要的流动岗位——优秀博士后,并制定了《优秀博士后津贴实施办法(试行)》。优秀博士后每年从在站博士后中选拔,同时面向国内外招聘,中心每半年组织一次优秀博士后招聘和评选,主要考察候选人在博士生期间、博士后进站后的科研成绩和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的作用等。中心还对做出重大科研贡献和拥有突出科研成果的研究生设立了优秀研究生奖,制定了《优秀研究生奖实施办法(试行)》,每年评选一次,充分激发中心研究生参与高水平研究工作的热情。


       三、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中心本着“学术优先、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积极拓展与国外知名大学和国际机构的合作交流,在原有的广泛的合作领域及灵活的合作方式基础上进一步努力创新,构建开放的学术环境和氛围,广泛利用国际合作交流项目让中心成员有充分、自由的条件与国际知名大学以及研究机构的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使国际合作交流常态化。

 中心制订了《国际学术交流与高级访问学者实施细则》,一方面设立量子信息与量子物理墨子讲坛(QIQP Micius Colloquium),邀请国际知名科学院院士、国际知名科技奖项获得者等国际著名学者来中心做学术报告、开设系列学术讲座或进行短期访问,介绍、传授国际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设立高级访问学者岗位,吸引国内外优秀专家学者来中心开展合作研究、引进新的研究方向。
       在承办大型国际会议方面,中心于2014年11月2日至6日在中国科大首次承办了“量子通信、测量与计算国际大会(QCMC)”,QCMC是量子信息科学领域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学术盛会,这是该国际会议首次在发展中国家召开,同时也是中国首次举办该国际会议。

 中心积极开拓与国际科研机构在远距离量子通信领域的合作,根据2012年与奥地利科学院在北京签署的“基于可信中继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合作协议”,利用我方2016年左右发射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共同实现北京到维也纳之间的洲际量子通信。按照我方与奥地利科学院签订的合作开展广域量子通信实验研究的协议,奥方正在按我方提出的要求进行地面站建设。作为地面站量子通信实验的测试设备,奥地利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所(IQOQI)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共建了Vienna Space Quantum Test Link,已正式投入使用,中科院相关领导、中心主任等受邀出席了揭幕式,并对下一步合作工作进行讨论。为推进该合作,2014年10月22日,奥地利联邦副总理兼科研经济部长莱因霍尔特•米特雷纳(Reinhold Mitterlehner)、奥地利科学院院长安东•蔡林格(Anton Zeilinger)教授一行对我中心进行了参观访问。


       四、日常运行与管理


       中心建立并完善了由中心主任、研究部主任和若干方向带头人或其代表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在中心各项政策和制度的组织制订、组织实施理事会决议、统筹安排各研究部围绕中心总体发展战略开展协同创新任务等方面起到关键性的作用。2013年至今,中心管理委员会建立并完善了骨干成员聘任与晋升办法、专项资金使用办法、研究部支配资金使用细则、国际学术交流与高级访问学者实施细则、成果发布与宣传管理条例、优秀博士后津贴实施办法、优秀研究生奖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推动各项机制体制的改革创新。

 为了在中心和各研究部、各团队之间建立联系和沟通的桥梁,简化行政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健全和规范中心运行机制,中心建立了研究部总联络人制度。总联络人具备的基本条件:相对长期稳定工作,责任心强;熟悉研究部内部各团队的基本情况。总联络人承担的主要职责:与中心紧密对接,保证中心各项工作的顺利传达与实施;协助研究部主任和共同主任与研究部内部各团队密切配合,保证研究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中心和研究部的内部资料进行妥善保管和保密。

中心完善了中心办公室建设,聘用了专职的行政和财务管理人员,逐步实现简单高效的中心行政管理流程和财务独立;建立了中心邮箱(quantum2011@ustc.edu.cn),中心网站(http://www.quantum2011.org/)已成为及时反映中心建设成果的重要信息平台,目前正在进行改版,预计2015年下半年将以全新面貌呈现。